惠民演出活动将送到建筑工地。
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参加展会,不断进入市民之间。
跳舞,共唱祖国赞歌。 “党员文化志愿队”演员连续两日为观众献上多场精彩文艺演出,歌舞器乐杂技等多种精彩节目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高呼“过瘾”。 系列演出和展览活动,彰显魅力,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优势,用感情和热情传递问候,用音乐和舞蹈放飞祝福,与基层大佬和城市建设者一起为祖国庆祝生日。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市将创新服务形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以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巩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提升文化服务环境,为群众成为主角施展才华提供了活动场所。 2021年,全市14个公共图书馆172个文化馆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面向不同人群开展经典朗诵阅读分享公益音乐会艺术沙龙手工艺工作坊等公共阅读和艺术推广活动,累计2.6万余次。 全市5301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坚持常态化开放运行,为群众提供书报服务公益讲座和广场舞培训等。 群众依托基层阵地,自发参与文化建设,组织大小特色地方文化活动50多种,总人次达400多万人次,把“基层小中心”打造成满足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文化大舞台”。
未来,我市将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升级,加快推进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指导区县建设升级一批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泉城书房泉城书房
文物是有形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而不是无形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传保护,并相继出台《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 《济南市建设“曲山艺海”大码头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八大工程,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措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济南市为发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优势,活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进入社会进入生活进入人心,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育人培元的现实价值,采取了多种措施。
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包括传统戏曲地方曲艺民俗艺术书法展览等活动,开展了千余场“我的节日”主题活动,与传统节日代表的文化内涵相呼应。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扫描翻印等方式复制出版古籍,选取充分发挥古籍社会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的特色古籍碑文拓本字画等进行文创开发,目前文创产品已开发近百种; 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朱家峪村大峰山革命遗址等12个项目入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其中小广寒电影院遗址府学文庙老舍故居奎虚书藏等5个项目获评文物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示范案例。 文化在济南“活”“火”,走到广大市民身边,融入城市发展的血液中,成为这座城市书写新辉煌未来的坚强支撑。
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在红色故事“好教师”史料文物“活教材”活纪念馆“大课堂”上做文章,推出《济南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完成了一大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建设大峰山等党性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充分发挥‘红色高地’优势,动员‘红色’宣传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阵地,运用红歌红色文艺等方式,广泛形式今年我市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继承工程,整合提炼我市红色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依托中共山东省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举办红色廉洁文化专题展览,与济南早期党组织组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推动红色资源与廉洁教育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毛主席的济南红色旅游线济南战役红色旅游线莱芜战役红色旅游线八路军抗日红色教育精品线,打响“中国共产党初期组织诞生地解放战争经典战役体验地”红色廉洁文化品牌
我市积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培育文化新动能,文化产业释放新活力
在章丘区文祖街道上,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齐鲁古道文旅走廊”。 由“福禄”谐音而成的葫芦,自古以来就被先人视为吉祥的象征。 传统葫芦雕刻工艺是章丘古老艺术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今天,非遗传的人脉友谊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和毅力在葫芦里雕琢多种形态,作品精美,已成为出口国内外的工艺品。
把城市软实力渗透到城市硬实力之中,让看得见的城市物质建设更有文化更有情调,是文化产业一直在做的事情。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离合器厂转型为市中区JN150创意设计文化厂,园区年客流量达80万人; 胶济铁路博物馆不仅有各类文创产业,还开展了“沉浸式”研习剧音乐沙龙等活动,为百年建筑增添了新活力。 位于平阴小村庄的绿泽画院,产品远销西欧北美等地区……这些文化产业园区以生动的故事和生动的典型,展现出济南文旅融合的新成绩。
据了解,2021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26.82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21家,实现营业收入866.4亿元。 市级已建成,拥有在建文化专业市场21个,文化产业园区6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单位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聚集企业和机构近2000家。
从全市文化产业总体情况看,龙头企业龙头优势明显。 “济南出版产业集群”被确立为省“十大”产业“雁字搦”集群。 全市出版物发行单位1935家,印刷企业855家,形成完整的出版印刷发行垂直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山东出版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山东世纪开元连续4年成为中国印刷互联网品牌冠军,山东双泽济南译软山东友谊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东港印务世纪金榜星火国际传媒等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文旅产业引领消费的作用日益显现。 济南是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历访区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章丘区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古城特色文化街区印象济南泉世界济南特东方神画3个国家级夜游消费集聚区和济南融创文旅城融汇济南老商埠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柒坊巷街区等4个山东省夜游消费集聚区成功建成连续6年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节活动,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近6亿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