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汪静波只身前往河南郑州市谋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开始在一家服装厂做包装工。这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十几个小时的劳动量让他每天工作到筋疲力尽,月薪只有三四千块钱。“2018年,我在漳州的网上看到‘学技能有政府补贴’的宣传,就想,不如回去学技能。”汪静波说。
不久,汪静波回到亳州,来到火车站附近的一所厨师培训学校,开始参加厨师职业培训。“汪静波是个年轻人,非常勤奋。他刚开始学习,被刀捅伤,被开水热油烫伤。他从来不在乎,也不会痛得大叫。”汪静波的拼搏精神给这所厨师培训学校的校长卢比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一年的“厨师全能班”培训,汪静波再次来到郑州。这一次,他很快找到了一份厨师的工作,月收入五六千元。
亳州市结合便民停车行动,对人民路进行了改造,包括设置停车位和路面,停车场采用沥青路面结构和标线。今年4月,人民路改造完成,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50个,缓解了困扰王龙林多年的停车问题。
望着家里崭新的停车位,王龙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看来,人民路的这次改造,增加的不仅仅是停车位,还有交通安全系数。王龙林说,现在电动三轮车不见了,停车位挪到了人行道上,非机动车道终于畅通了。他真诚地称赞了人民路停车位的改造。
当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变,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王龙林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作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王龙林每天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动两轮车。“电动车低碳环保,无论走到哪里,都不需要占用太多停车位。”
10月17日上午,秋风习习,让人神清气爽。在市体育公园绿树环绕的空地上,56岁的健身爱好者马开始了她为期一天的“必修课”3354太极拳,她穿着一套大红色的运动套装,闪着光,飘动着,轻盈飘逸。
“运动不剧烈,可以运动。我觉得练太极拳挺好的。”马笑着说,打太极拳是她最大的爱好。“她平均每周要来公园打五天拳,每天都回去,直到微微出汗。”
虽然马现在很开心,但她以前很担心健康问题。“以前公园广场少,场地有限。如果你想找到一个美丽的公园,你需要去更远的地方。”马说,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市区走十分钟就能找到公园广场等健身场所。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求,近年来,亳州市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快乐健身成为市民生活常态,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也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由于每天参加体育锻炼,马深切地感受到了身体素质的微妙变化。“现在体育健身项目越来越多,五禽戏太极拳长跑羽毛球篮球……这些运动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我们锻炼的积极性更高了。”马秋吉乐呵呵地说道。
80岁的人可以大开才华:晚年生活会更幸福。
“叔叔,来了!我给你盛一顿……”10月17日早上7点15分,家住市区天润花园小区的80岁老人任凯像往常一样,来到谯城区薛阁街道马援社区老年食堂吃早餐一进门,食堂工作人员刘荣平热情地迎了上来。
“太好了,昨天在我孙子家,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