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
讲好红色故事,绽放青春光芒。
“只有你和我把一切都献给人民,生活才有意义……”在江西南昌师范大学逸夫楼的礼堂里,庆丰学校的学生们正在拍摄《红霞满天》,这是一部根据革命夫妇张和的故事改编的情景喜剧。“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和观众一起触摸历史,传递红色基因。”南昌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邢说。
清学堂是南昌师范大学创建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阵地。致力于通过情景剧说唱等艺术形式在学校社区偏远山区开展志愿服务,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已巡演50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超过8000万。
学生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演了近10部红色故事作品,演出50余场。“虽然我经常排练到深夜,但每次演出,看到观众们动人的表情,我都觉得特别值得。”陈瑞易说:“在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中,我们把信仰融入了青春奋斗,把红色作为青春的底色。”
在假期,庆丰学校的学生将前往井冈山瑞金杜愚等地开展红色日阅读,深入挖掘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收集素材,创作故事。学生牟清楚地记得那年夏天去看望革命烈士的遗孀段桂秀奶奶的情景。“段奶奶回忆,丈夫出征前说,最多去个三五年。段奶奶不敢走,怕老公回来找不到她。但最后只有一张烈士证回来了。”看着段奶奶的眼泪,牟深受感动。“我更加坚定了编好讲好红色故事的信念。”
“草鞋是革命先辈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我们年轻一代要牢记历史,不辜负青春。”从纪念馆回来后,李毅佳用心画了一张手写的报纸。中间是那双沾满泥巴的凉鞋。
搜索队员通过查阅文献设定搜索目标确定搜索路线等方式,实地走访红色场馆。学校思政老师吴文俊说:“走进革命旧址,观察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既是一次寻访之旅,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来访队员还会和全校师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
挖掘红色资源树立理想信念
“1949年,解放西北的关键战役兰州战役打响……”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兰州战役纪念馆的10余名讲解员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开学第一课”。讲师们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一年级课堂上,为学生生动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三年级课堂,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国家科技成果。
“充分发挥社会课堂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校长王炳干介绍,学校距离兰州战役纪念馆和兰州烈士陵园仅2公里。近年来,学校因地制宜利用好红色资源,积极对接实践教学基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除了“引进来”红色资源,华林路第一小学还注重带学生“走出去”,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和兰州战役纪念馆联合培养“小讲解员”,让学生学会讲红色故事。六年级学生刘鑫,课余时间经常来纪念馆培训,熟悉解说词,学习讲解技巧。“我参加过五次讲解活动。”刘鑫
近年来,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今年6月,毕业班学生参加了纪念馆的“红色少年毕业季”活动,上了一堂专门的思想政治课。“我们希望引导孩子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爱国主义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王炳干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