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济南市大学生消费情况,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组最近随机抽取了448名驻在制高中生进行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主要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时更加理性,不追求“贵就好”,选择更适合自己需求的物品,理性消费成为主流。但是“人情消费”“比较消费”等问题不容忽视。
90%以上的大学生月消费在2000韩元以内,吃饭是最大的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济南大学生平均月消费额相对集中,城乡学生的消费水平略有差异。超过大学生50%的平均月消费额为1000元至1500元。月消费额占1500韩元-2000韩元的比重为23.7%,月消费额占600韩元-1000韩元的比重为20.8%,月消费额高于2000韩元的比重3.3%。
从城市和农村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略高。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为600元1000元的7.5%,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18.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为1000元至1500元的55.8%,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4.9个百分点。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为1500韩元至2000韩元的29.2%,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7.5个百分点。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为2000元以上的7.5%,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5.7个百分点。
从满意度来看,对目前的消费水平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为83.7%。12.3%的大学生说:“正好。咬牙齿就能忍受。”只有4%的大学生说:“不满意。总是要预付下个月的生活费。”调查显示,在“不满意,总要预付下个月的生活费”的学生中,生活费1000韩元以上的比重接近90%。由此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不是生活费低,而是自身的消费观念问题。
吃饭支出是大学生的最大支出,理性消费仍然是主流。从调查情况来看,94.4%的大学生消费主要用于外出吃饭,73%以上的大学生在校内食堂月供费用超过600元。除食物外,生活用品服装购买学习用品购买比率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优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费。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计划自己的消费。只有9.2%的受访者表示,不管消费计划如何,只要想写就写。“每个月的生活费剩下的话,你会用在哪个方面?”提问时,78.8%的大学生选择了“存储”,27.5%的大学生选择了“同学会用”,25.5%的大学生选择了“添加衣服”,19.4%的大学生选择了“添加衣服”,因此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
近80%的学生每月举行一次或两次聚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情交往消费不容忽视。在关于是否经常与同学朋友聚餐的调查中,79.5%的学生表示“一月与同学朋友聚餐一次或两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消费负担。大学生“人情消费”日益盛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受传统观念重视人情和面子的不良影响,有大众的心理。另一方面,受社会风气学校周围商业环境的影响,商业意识不断渗透到学校。
同时,比较心理学助长大学生过度消费。“是否购买奢侈品”调查结果显示,25.2%的大学生表示偶尔购买奢侈品,1.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购买奢侈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是比较心理在作怪,面子思想过重。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观价值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