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停车位有困难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需求有所增加,但历史规划欠款使得存量资源难以实现“一户一个停车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潘月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担心停车问题。“我们社区的停车位是免费的,车主‘先到先停’。但社区停车场非常紧张,“抢”停车场不仅是社区车主,还有一些外国社交车辆。没有停车位时,我不得不把车停在附近的街道上,然后骑车回家,这非常不方便。”潘说。
重振股票是关键
--促进旧住宅区停车位的改造;完善停车资源共享体系;优化停车收费机制
停车位不足不仅给车主带来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意愿。
85岁后的吕一杰最近在上海买了一套二手房,建于1999年,附近有240个停车位,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5。“社区的停车位相对紧张,很多车主的车都停在附近的道路上。即便如此,还是很难找到停车位。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不会买车。”吕一杰说。
《意见》发布后,许多地方通过修建地下车库、立体车库等方式“改变”了旧住宅区的更多停车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技术司司长张燕表示,今年1月至5月,各地结合旧城居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26.9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万个。
一些城市引入了共享潮汐停车方案。在一些办公室、事业单位、商务楼等办公场所,员工下班后腾出的停车资源可供周边居民使用,可以有效缓解车主的停车问题,也避免了“外停车难,内停车位闲置”。
城市停车设施是否完善,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想要买车的消费者来说,目标是有一个停车的地方,而且停车价格合理。对此,张燕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与其他部门合作,进一步研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加强基金用地政策保障。完善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停车收费机制,科学制定差别化收费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缓解城市“停车难”
-一线城市要进一步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其他人口较少的城市可能需要新的停车位
按照“一户一车”建设停车位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这在“土地昂贵”的一线城市并不容易。赵说,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北京的土地资源稀缺。目前,北京采取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开发的思路,中心城区新建停车设施的空间极其有限,大规模建设停车设施的可能性很小。
杨新苗建议一线城市应加大力度,提高精细治理水平。一方面,要以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方式做好道路停车规划工作;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共享停车等公共资源,使停车位流通,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人口超过50万的相对较小的城市,包括1000万新线城市人口和数百万二三线城市人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鼓励新增停车位,力争实现“1-1”停车位,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汽车消费的积极刺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一线城市要进一步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其他人口较少的城市可能需要新的停车位
发表评论